智能手机的普及,移动互联网的加速,让企业的APP应用更加容易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落地。
国内成功,复制海外,批量输出,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业流程。例如UC手机浏览器、猎豹移动旗下的清理大师及安全大师等,出海成绩斐然,屡屡在国际APP榜排名靠前。
但他们属于工具类应用,较为通用,一旦涉及到更复杂的内容、电商及社交领域,本土化就更为重要,这时候单纯的复制输出是没用的。
这一点,对国内和国外企业都是通用的。
强如eBay、亚马逊等,电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都少有对手,但在国内却被阿里巴巴、京东打得节节败退,微软的MSN在腾讯QQ的围剿下也销声匿迹,这里面,跨国巨头们犯得最大共同错误就是本土化不足:产品对于国内消费者不够友好、不适应国人的文化习惯。
作为国内社交领域的绝对霸主,坐拥目前超过11亿月活跃账户数的微信,腾讯本来也很有机会将微信国际化,以马化腾为首的高层也不可谓不重视,他曾说过:“这辈子能够走出国际化的,在腾讯来说,在目前来看我就只看到微信这个产品。”只是,最后结果却充满了遗憾。
早在2012年4月,微信成立1年后就开始尝试国际化,将其海外英文版定名为WeChat,随后金钱开路(业界传闻预算高达20亿人民币),大手笔撒钱宣传:先签约梅西做全球代言人,又找到内马尔拍广告。
铺天盖地的推广也确有效果,2013年7月时,微信海外用户就超过了7000万。不过,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华人华侨、留学生还有和大陆有生意往来的外国人,单纯的海外用户并不多。
除了砸钱宣传,马化腾还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对手WhatsApp,准备以并购直接占领市场,但是扎克伯克的Facebook这时突然杀入,以腾讯出价的两倍价格拿下了WhatsApp。
被“横刀夺爱”后,微信海外版开始直面Facebook的竞争,从此日渐式微。
当然,除了戏剧性的收购失败,微信海外的本土化做的也远远不够。
当时,微信几乎是直接将国内版本照搬到海外,除了把中文翻译英文,少有本土化的革新,就像我们不适应国外产品一样,海外用户也是很难接受国人的使用习惯。
我们喜欢的、在意的功能,换个文化、环境,可能就会格格不入。
某种意义上,张小龙打造的微信在国内太过成功了,这反而限制了其在海外的发展。
另一款现象级国民应用——抖音,则成长为了中国目前最成功的国际化APP产品。
与微信相比,抖音不仅有社交,其短视频内容领域还面临着更加严格的政治审核、隐私监管,高压之下,触之即是封禁。
为了减少风险,抖音的国际版TikTok做了彻底的本土化独立运营,与国内抖音完全切割,每到一国就入乡随俗,规避政治红线。除此之外,抖音还强势收购了长期占据北美APP排行榜首位的竞争对手Musical.ly,直接打开了市场和知名度。
乘着短视频崛起的东风,2017年8月才上线的TikTok以大黑马之姿开启了爆发性增长,短短三年内席卷全球,堪称病毒式传播,如今已在全世界拥有15亿的活跃用户,甚至在与Facebook的竞争中都占据上风。
前路漫漫,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。
如今登顶的抖音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国际政治的故意打压,但不管如何,在这一波4G新浪潮中,我们已经有企业成功走了出去,而那些过往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后来者学习。
5G已来,创新不会止步,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走向全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官方网址:www.getai.com
服务电话:400-800-4365
格泰有限公司 -- 互联网基础服务提供商
域名注册 | 网站建设 | 系统开发 | 企业网络推广 | 400电话 | 商标注册 | 微信小程序 | 一码一物溯源 | 防伪溯源 | 二维码追溯